品种推荐‖分蘖力强,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优质-国审郑麦129

河南技丰种业集团
2023-05-16

       郑麦129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品种来源:郑麦366/良星99,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抗条锈病、叶锈病等品种特点。201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7005;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88。

河南省审定证书

图片

国家审定证书

图片

河南省审定: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6~230.4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浅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略迟,两极分化快;株型稍松散,旗叶窄短,植株偏高,株高80.2~90.0厘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根系活力较强,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产量构成三要素:亩成穗数41.9~46万,穗粒数28.7~32粒,千粒重44.8~46.5克。2014~2015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 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14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6.02%,容重792g/L,湿面筋含量30.2%,降落数值591s,沉淀指数80mL,吸水量67.4mL/100g,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6.3min,弱化度95F.U,硬度66HI,白度72.8%,出粉率69.5%。2015年检测,蛋白质含量15.07%,容重822g/L,湿面筋含量30%,降落数值513s s,沉淀指数76ml,吸水量69.8mL/100g,形成时间5.0min,稳定时间6.8min,弱化度79F.U,硬度68HI,白度72.2%,出粉率71.7%。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2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581.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03%,极显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亩产539.6公斤,比对照周麦18增产4.62%,不显著。2015~2016年度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5点汇总,15点增产,增产点率100%,平均亩产534.6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播量:播期10月5~15日,高肥力地块亩播量7~8公斤,中低肥力可适当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公斤播量为宜。6~7寸等行距种植。(2)田间管理:施足底肥,一般亩施肥量,纯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钾7.5公斤;拔节后,每亩追施尿素6公斤。拔节期结合田间化学除草适当进行化控,以降低株高;抽穗扬花期结合天气情况及时喷施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防治赤霉病,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后期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虫治病。适时收获,人工收获的地块在腊熟期进行,机械收割可适当推迟。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注意防治赤霉病。
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平均223.8天,成熟期较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株高81.5厘米,株型较松散,抗倒性中等。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0.6万穗,穗粒数32.4粒,千粒重42.7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9克/升、790克/升,蛋白质含量13.86%、14.61%,湿面筋含量32.6%、32.2%,稳定时间6.0分钟、6.5分钟,吸水率63.8%、62%。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中种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1.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09%;2017-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457.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1%;201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5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适宜基本苗12-20万/亩,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郑麦129抗倒春寒能力强

图片

郑麦129抗倒伏好

图片

郑麦129大田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分享